咨询师跟精神科大夫,是相爱还是相杀?|1879研习社回顾

2018-09-10 16:26:16673

以下内容节选自第12期1879研习社,分享嘉宾:张英华,1879计划首期班毕业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师。

大家好,我是张英华,来自海滨城市大连,我也是1879首期班的毕业学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我在大连第七人民医院实习中的一些见闻和感悟。

作为来自一线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能够在1879的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个人成长中的一些收获,是我的荣幸,感谢1879对我给予的认可,也感谢正在收听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们的信任。

今天将要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内心理咨询实习机构的现状 ;

2.我在专业市级心理医院实习的见闻和收获;

3.我对心理咨询行业未来发展的期待和个人的一些想法。

我们都知道,国内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之路都是始于考证,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之后,相对负责任的一部分人就奔波在各种技术的求学路上,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就摸枪上阵了,还会有一部份人东学西学,一直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徘徊,始终没有信心去真正地开展咨询工作。

在1879的课程上,廖凤池老师说过,在台湾以及国外的心理咨询师,除了系统学习心理咨商的相关理论、技术外,还需要见习、实习、督导……等等。

所谓实习,顾名思义,是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国内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通常欠缺这样一个实习、实践、被督导、检验所学的过程。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状?我想,不实习就上阵,源于实习意识的欠缺,国内精神卫生发展水平的延滞和落后,即便有这样的意识,在国内也很难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实习的机构和平台,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缺乏。同时,对于心理咨询要建立的督导体系,以及朋辈督导、行业之间从业人员的交流也是欠缺的。

就我们国家来说,大学当中的心理学教育,针对于咨询心理学也是在起步的状态上,可以说是摸索中前行吧。

而在我的从业道路上,很幸运地选择了1879计划,也就是台湾咨商心理学硕士生教学体系,接受了汇集两岸宗师级实战派名师来授课的、为期3年1000多课时的、专业严谨的心理咨商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台湾地区的心理咨询是有法律来约束的,有《心理师法》。在台湾地区要成为心理咨商师,首先需要3年的硕士生的理论学习,之后要有长达一年的实习实践的过程,这之后才有资格去考取咨商师的证照。

取得证书之后还要有相应学时的再教育,以及督导的持续性跟进,这样才能通过每6年一次的换证审核。

我个人认为,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咨商实务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习也是正视自己、走出自我,真正融入咨询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实习,尤其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实习,能将所学迅速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带着对实习这样的认知,我一直渴望可以在我所在的城市,找到一个专业的实习平台。在2016年的年初,因机缘巧,得知大连七院第一次对外招收进修生,对于国内实习机构欠缺的现状,七院的这一次招生豪不夸张地说,真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面试,我也很幸运地成为大连市心理医院第一批实习进修生。

大连第七人民医院,也叫大连市心理医院,是大连唯一的一家心理治疗医院,它是辽宁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辽宁省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有病床九百多张。同时,大连七院在廖凤池老师的考察之后也成为1879计划的实习基地。医院体量比較大,提供的咨询样本和数量也非常大,能够接收实习生的人数也会多一些。如果一次有4—5人在医院实习,大家就可以定期做同辈督导,在团队合作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大连七院分为两个病区:精神科病区和心理科。精神科是封闭式的,属于重症病区,住的是精神分裂等重症患者;心理科病区则同其他综合医院一样,是开放病区,这里住的主要是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饮食障碍以及其他症状的病人。

介绍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根据国家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对于神经症以上的患者,是心理咨询师所不能开展咨询工作的范畴了,然而在医院的实习中,我更多接触到的都是这样的一些人群。

七院在这一点上也是有所规避的。首先,每一位实习学员都配备了各科室的主治医生作为实习导师,主治医生会通过评估,将已经在康复期、可以接受心理咨询的患者分配给实习心理咨询师,开展咨询康复的辅助工作;其次,对于重症病区的患者,作为实习生是没有参与性工作的,更多的时间是随同实习导师在查房的过程当中,通过导师的介绍,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表现症状,能有更直观的了解,结合书本上曾经学过的症状学,对于比如木僵、幻觉、妄想、躁郁症、精神分裂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想必大家最感兴趣的可能是,我在七院实习的一些所见所闻,那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实习生日常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一些患者朋友的故事。

我见习实习的第一个月是在精神科四科,所在四科的治疗主要方向是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

精神科见习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跟随医生查房、看病历、和一些病人一起交谈、每周三次的门诊出诊机会(每次半天)。同时医院安排每个礼拜下午三次专题讲座、一次示范查房(现场问诊)、分析讨论。我觉得在七院实习期间,学习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  

在医院里,每个实习生都带着进修实习卡,这是我们的标志。我看到医院的內部制度管理、流程是非常规范,也是非常严格的。这个是目前国内的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

不论是在精神科还是心理科,医生都很重视病历的书写,一位住院病人的一次病历资料都得45张左右,病人出院后资料马上会转到档案室,并且还有电子版。为了保密,医院内部网络不能和外部链接。病人如需复印病历,需要持本人身份证去复印。因为这也是解决医患纠纷的证据,也是保护医生的法宝。

精神科和心理科不同的一点是,在精神科,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精神科的病人,伤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在精神科病房实习的第一天,秦主任就提醒我,当病人走向你时,一定要注意他的眼神,如果不对你就赶紧跑。曾经就有一个护士被精神病人打得头破血流。其实,我认为不只是医生,其他职业也如此。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一次进病区时,当铁门打开的那一瞬间,我非常焦虑和紧张,紧紧跟在主任、医生后面,几乎是寸步不离,很明显感觉到心跳加速,咚咚咚响,同时警惕地看着眼前的病人。

病人都穿着同一色系的病号服在走廊或他们的集体活动室里走来走去,当时唯恐自己哪一个动作会不小心刺激到这些病人,他们就会突然地扑过来对我进行攻击。同时,空气中四处弥漫着强烈的鼠尿气味,令我窒息,不得不屏住呼吸,努力控制着自己不撒腿逃离的冲动,看到主任和其他医生们像没事人一样,也不好意思走开,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在医生后面。更主要的是,病房有两道门禁,我们实习生是没有钥匙的,也跑不出去,想到这里,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后来注意到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进出门时,第一重要的事就是关门。这些门禁也是为病人的安全保障所做的有效措施。

而关于鼠尿味道,一开始我以为是病人的卫生状况造成的,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病人们服用的药物的原因,特别是第一代抗精神病类药物,它们会通过服用者的体液、呼吸分解,所以病房和走廊上充满了鼠尿味。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发现,这里的医生真的很辛苦,身兼数值,不但要做医生的本职工作,同时还是这些病人的心理开导者,鼓励他们建立生活的勇气,更是他们的生活保姆,冷了,打电话叫家人送衣服,家属长时间没来看,还要打电话提示,叫家人送点好吃的给病人(医院的伙食不太好)。除了工作日,周六周日也要来看看病人。

以前不了解医生这个行业,社会上负面的报道也很多,但这次的实习机会让我对医生的行业产生了敬佩之情。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其实给了这些患者很多情感上的支持。

在学习《变态心理学》时,有老师曾说过,和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交流,会让人有挫败感。另外,学习理论的时候得知,精神类疾病的病人没有自知力,存在妄想、幻觉等,但这些书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具体到真实的个体。

在七院,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精神病人,观念上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精神病人和想象中的不同。在想象当中,和精神病人交流会存在很大的障碍。实际上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接触这里的病人,我个人的感受是,除了出现退行的老病号,他们思维贫乏外,不在急性发病期的很多病人都很容易交流,而且我会觉得他们的世界更单纯,于他们而言,这种状态未必不幸福。也许只是我们这些“正常人”觉得他们不幸吧!

这个病区有几个外语说得很棒的病人,听说曾在国外留学。甚至还有的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患者。现在给大家讲一讲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病人吧。

(1)有个病人是在建筑工地施工,不小心从3层楼掉下来,上臂穿透伤,脑部遭撞击。出现躁狂现象,刚进病房的前两天,一直大喊大叫,非要把病区大门给拆了。大家都可以想象,当时病区一片混乱。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再问他当初的事情,这个病人只是挠着头,不好意思地憨憨的笑。

(2)还有一位南方来大连打工的男子,出现了精神症状,入院时出现躯体木僵状态,和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木僵是一样的:不说,不吃,不动……如果不干预会一直保持着同一个姿态12小时、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听他姐姐介绍:他的妻子和他已经离婚了,家里两个女孩在奶奶家寄养着。有一天我试着跟他说,好好配合医生吃药治疗,治好病回家看你的两个女儿。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不吃不喝不睡不动的人,突然有了反应,他的喉咙哽咽,眼泪突然涌出了眼眶,那一刻,我瞬间被感动了,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患者对亲情的那份依恋和渴望,我希望有一天爱能将他唤醒。

(3)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酒精成瘾症患者.喝酒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喝多了呗,脸红、多话,或是像俗话说的那样发发酒疯吧!这是我以前的认知。但这次实习完全颠覆我的认知。

在病房里,我见过酒精成瘾者最严重的是一个身体黑瘦的中年男子,他是从综合医院转诊过来的患者。他来的时候已经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严重缺钾,不吃不喝,手不停地在空中挥舞,十分恐惧的样子。不停地说有许多虫子在咬他,几个人都按不住他,最后进行了约束处理。这种状态经过大约一周多的时间,经过治疗后,才慢慢恢复神智。

秦主任说这个病人当时属于谵妄状态,这种谵妄状态,是很危急的一种情况,有许多病人在谵妄状态时很容易死亡。

(4)还有一个酒精成瘾的患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初看会认为他已经六七十岁的样子,后来在病志上得知,他就五十出头。而且他是主动就医,在这个病房里属于老病号。

听说他曾经经商也很成功,但由于喝酒胡闹得厉害,老婆跟他离婚,孩子也恨他。科主任很人性化,允许他在病房养许多小热带鱼。与他熟悉后,他自己说只要迈出医院大门,脚就会不受控制地冲进饭店要酒喝,结果晚上就被送回医院。所以,他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出去了就没命了。

我通过学习得知,酒精成瘾者,到最后身体抵抗能力严重下降,大脑神经系统都会遭受重创,会出现失智的状态。

因为看到这些酒精成瘾者的状况,回家就把喝酒的严重后果再三添油加醋地叮嘱爱人,希望他少喝甚至是不喝,但感觉人家也不是很放在心里的模样……也只能这样了。

(5)最让我心痛的是看到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小病号。我的儿子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而这些和他同龄的、本该是风华正茂的小病号,却注定要常年服药,可能一生都要跟精神科医院打交道。

有个小病号,他和我儿子同年,生日就差一天。后来才知道,得知他的病情诊断后,他的爸爸被吓跑了。他是由妈妈含辛茹苦带大的。

通过学习才得知,精神类疾病发病越早,治疗作用越小,退行性越快。每每看到Ta们,我都觉得很痛心。

还有许多其他的病人故事,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实习期间也了解到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期”,在这个期间药物一般不可随意增减。而且在这个时间段,病区往往是一床难求。

在精神科实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异常行为的症状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幻听、幻视、妄想,躁郁症,木僵、癔症、等等………这些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的症状表现、专业术语,在病房里都能看到真实写照。

在医院,我们会接触大量的案例,这些体验提高了我的鉴别能力,这也是社会上的其他心理机构无法做到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出院病人如果按时服药,外人根本看不出TA们罹患精神疾病。如果这些病人出现在我的咨询室,在没实习之前,我真的是没有辨别能力的,想一想是非常可怕的。针对这一点,我要提醒我们的咨询师同行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鉴别、识别此类来访者的能力,要有这样一个意识,这一方面是对来访者负责任,另一方面是对咨询师自身的保护。

在这里我也要真心的感谢廖凤池老师给我布置的实习任务,让我对症状学和用药安全有了非常深刻的临床理解。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心理科的一些工作学习,以及目前社会大众对于心理咨询的一些需求现状。

到了心理科,工作流程跟精神科差不多。但是在这里,咨询师要做的工作就很多了。因为在心理科住院的病人,病床往往是这个人还没出院,后面已经有几个人排队等候入院了,我发现很多病人大多是重复性住院,是严重的依赖药物患者。我们也知道依赖药物只是治标不治本。

近几年,因为社会上对心理健康的科普教育和引导,也包括像在大连七院这种对心理咨询开始较为重视的医院的一些宣教下,社会大众开始对心理咨询有了一定的认识,有许多病人希望在服药的同时能够接受心理咨询。

但在心理科的医生几乎都是从精神科医生转过来的,能做心理咨询的医生并不多。而且他们的本职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做个体咨询呢?在大连七院的心理门诊,几乎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有的病人甚至需要提前半个月以上的预约。

大连七院也从大学毕业生里招了几名心理咨询师,但这些新招的咨询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方向,都没有学过临床咨询方面的知识。

而同时,社会上的咨询师却大多处在工作不饱和的状态上。一边是有特别大的市场需求,另一边却没有足够的、专业的人员来满足市场需求。真是一件遗憾的事,也可以说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我在实习的时候,所在心理科的主任和医生们都很认可我的专业工作,会第一时间推荐病人来咨询。

强迫症在我们心理咨询师的视角里,是相当于心理疾病中的“癌症”,相较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是比较重的一种病症,治疗需要很长时间,也是较难治愈的一种心理疾病,大家通常都不太愿意接手这类病人。 医院平台的咨询师有大量机会接触到这类的患者,也有这样的资质可以去做相应干预的工作。不过大连七院以往对于这类型疾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通过使用药物。

在实习期间,我所在的科室主任希望我能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强迫症病人进行干预。我起初也是非常胆怯,顾虑很多,但我的督导老师,也就是廖凤池先生,一直鼓励我说你要去做,要边学边实践。

因为1879学员在整个见习、实习过程里都会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督导,所以说我也有底,在尝试着去做。虽然在我以往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甚至在七院以往对强迫症的治疗中,都没有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有效经验,不过这本身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决定接下这个挑战。

我查阅大量的资料,在众多评估量表中做了大量的删选,实习期间,在对强迫症患者的咨询过程中,我一边接案一边摸索,建立了一套量表体系,包括对强迫症患者进行症状筛选、症状评估、症状治疗等流程。

同时,我将一些有效的疗法和训练,运用到咨询中,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在七八次咨询之后,我接案的强迫症病人的病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了特别大的改善。医院的主任和医生们,也都觉得治疗效果非常好,也对我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治疗经验非常认可。在对病人和家属定期跟踪回访中,得到的反馈也很好。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来我又陆续接了一些强迫症的个案,可以说积累了一些干预治疗强迫症的、成功的、有效的经验、

在离开医院之前,我把对强迫症患者的分析和治疗的过程,以及用到的量表、各类治疗表格,都做了系统的归纳整理,留给了七院,作为医院未来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和规范操作的指导参考。可以说,在实习过程中,我帮助医院在非药物治疗强迫症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有效的进展,也保留了成功的经验,可以不谦虚地说这是令我非常自豪的一种成就吧。

先前有说到,在大连七院,几乎每个月都会聘请心理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医生和护士做专业的培训。非常荣幸在2016年实习期间,我也曾受邀在医院的大会议室做学习分享,我想这也是医院对我专业技能水平和咨询能力的一种认可。

通过半年多在医院的实习,看到医院有流程规范、操作严谨的优势,让我收获很多。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了很多切实的咨询需求。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开展心理咨询业务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因此很多医生还处在重药物治疗、轻咨询的状态,这非常普遍。

法律又规定,有心理治疗资质的人才能给神经症以上的来访者做咨询,但心理治疗师的资质只有在体制内的人员才能有考试资格。因为这样的规定,尽管社会上有许多具备专业能力的咨询师,却被这个规定给拦在了心理治疗的门槛之外。

如果未来在医疗治疗体系中,能够更好地吸收社会上专业的、经过科学系统培训、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让医疗体系和专业咨询相互间有一个很好的渗透、结合或互动的话,会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

在此,我特别想要表达广大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心声,呼吁相关的职能监管部门,完善规章制度,为咨询师开放考核和晋升通道,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比如,我们的职能部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医生、护士、咨询师、社工合作联动的先进医学模式。这样更有利于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需求。

所以,若回到今天的主题,“咨询师和精神科大夫,是相爱还是相杀”,我认为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不是“抢饭碗”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合作无间,可以解决一方面大众有许多需求但医生忙不过来、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咨询师却接不到个案的双重矛盾的问题。

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学习、实践,如今我也成长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咨询师同行多数还是达不到作为一个专业化和职业化咨询师的咨询素养和能力水平的,比如在咨询基本功、咨询伦理、对各种疗法的掌握和理解、在操作流程、咨询实务、实践检验、督导等方面都有欠缺和不足,这些都是限制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

在这里我还是建议各位同行,能够沉下心来学习和实践,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咨询的内涵。我也呼吁我们的咨询师同行们: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专业过硬,才经得起市场考验、专业考验以及监管考核。

在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路上,希望大家都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提高心理咨询师在社会上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形象。

时间过得真快,感谢大家的陪伴,能够用这样一种方式,分享我这些年学习、实践,个人成长中的心声,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陪伴和帮助一些来访者走过生命中的一段历程,对我而言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幸运。我很享受咨询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在大连七院实习的过程中,见证了很多温暖的时刻,那些生了病的人,那些被大众所不能理解甚至是歧视的精神病患者,也一样拥有人性的温暖,给过我很多的感动。我很感谢七院一起共事的主任和医生们给予我的指导和信任,也很感谢1879不仅让我学习了系统的咨询体系,还提供了这样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机会,在这里也特别的感谢我的导师廖凤池先生,给予我的鼓励和指导。

谢谢大家!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